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历史上,明十三陵外围曾有一圈边墙围绕,以保护皇陵不受侵犯。日前,昌平文物部门进行文物踏查时,在地处深山的延寿镇发现了3段、总计200米长的边墙遗址。 新发现的边墙位于延寿镇分水岭村西北部的铁帽子山上,均为残墙遗存,尤其是西侧的墙体遗存明显,墙长180米,最宽处约2.8米,残高2.5米,墙体卡住山口并向两侧延伸,可惜东侧山口墙体保存不佳,成为垄状堆积状。 另外两段边墙遗迹位于分水岭村东山梁的楼子...
近日,新疆昌吉市郊北外环路附近拆迁安置房工地在挖地基时,发现一处晚清时期古墓葬群,并出土大量陪葬品,其中包括一件明 代天启、崇祯时期的青花瓷碗。9月3日,昌吉州文物局正式公布了这一发现。 古墓中发现的青花瓷碗 古墓中发现的钱币 古墓葬 工地施工挖出人头骨 昌吉州文物局考古人员董佔介绍说,发现古墓群的建筑工地是一处城市道路改造拆迁安置房工程,5月29日开工,开工不到半个月...
白居寺壁画弥勒下生经变(图片来源:慧海佛教资源库) 白居寺的壁画艺术,主要保存在措钦大殿和白居塔之中,位于措钦大殿后山上的仁定扎仓也保留有一些壁画。从时间上看,措钦大殿内的壁画,比白居塔内的壁画相对要早。 1、措钦大殿壁画 措钦大殿为三层藏式建筑,从第一层到二、三层均有不同题材的壁画作品。壁画是依照殿堂的礼拜和修行功能绘制的,故而其布局与构思,显得严谨周密,不仅符合佛殿礼拜、诵经的建筑要求,...
近日,由昌吉州、昌吉市文物工作人员联合进行的昌吉市102号小区古墓葬群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获得重大发现,在其中一个晚清时期墓葬中发现一件明代天启、崇祯时期的青花瓷碗。 据昌吉州文物局考古人员董佔介绍,此次挖掘出土的青花瓷碗发色青翠鲜艳,深浅浓淡,富有层次立体感,胎质非常细腻。内侧绘有葡萄纹,图案明显显示是一个“官”字,在当时有祈求官爵升迁和吉祥平安之意,根据推断,是明代晚期...
古墓群中出土的泥俑栩栩如生。 乐清市文物管理人员在现场勘测。 近日,乐清市柳市镇峡门村一修路施工现场发现一处明代古墓群,经当地文物部门勘测后认为,这些墓穴主人是南宋南平公赵伯药的后人。据记载,赵伯药是北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,墓主则系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七代后人。 公路施工挖出明代古墓 昨日下午4时许,乐清市文物馆副馆长陈元友还在勘测现场忙碌。他介绍,8月初,在峡门村修建公路的一辆挖掘机在...
“几名工人在海宁东山西麓修路时,挖出了一只古怪的石俑,文保部门有关人员说这是正宗的明代石俑,还和一位进士的墓有关呢!”昨天上午,有热心读者向晚报打来报料电话,希望记者能去看个究竟。 记者赶到海宁东山,却获悉出土的石俑已被带到海宁市博物馆。在海宁市博物馆,记者详细了解了这只石俑的有关情况。文保人员说,这是明代进士费滂墓道的一个“守卫者”,“...
古墓群中出土的泥俑栩栩如生 乐清市文物管理人员在现场勘测 近日,乐清市柳市镇峡门村一修路施工现场发现一处明代古墓群,经当地文物部门勘测后认为,这些墓穴主人是南宋南平公赵伯药的后人。据记载,赵伯药是北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,墓主则系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七代后人。 公路施工挖出明代古墓 昨日下午4时许,乐清市文物馆副馆长陈元友还在勘测现场忙碌。他介绍,8月初,在峡门村修建公路的...
500岁阁子殿换肤原貌 为明代女子捐建 作为明代初中期的一处古道教场所,位于胶南市六旺镇下庵村的阁子殿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。因其年久失修,几近坍塌,近日,胶南市博物馆投资4万余元对其进行了修复,并将它列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专家介绍,这处古建筑对研究当地民俗历史、以及明清建筑艺术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。 本着“修旧如旧”原则 胶南市下庵阁子殿位于胶南市六旺镇...
据《潮州日报》报道,在庵埠镇文里西畴美村,一座破旧的石桥大崎桥横跨小溪两岸,别看石桥不起眼,却是始建于明代初期的古桥,存在至今已有六百余年。如今石桥虽满是裂痕,但依旧连接着当地的村落与镇区中学,成为村民、学生每天必经之路,仍保持着原始的交通通道的作用。 引桥藏古石碑 石桥建于明初 近日,在文里西畴村村民的带领下,记者见到了这座历尽岁月洗礼的古桥。大崎桥全长约40米,宽约5米,桥面由长石板筑成,...
继省文物局组织召开“君山官窑遗址”专题座谈会后,经省内有关专家、省文物局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、市文物处的专家和君山文管所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。8月14日,已定稿的《湖南省岳阳市君山明代南京城墙砖官窑遗址》专题材料已报送江苏省文物局,已经优化、完善的遗址考古工作计划已由省文物局上报国家文物局。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后,省考古所、市考古所决定今年下半年枯水季节对该遗址进行系统的专题普查,...
笔者日前获悉,湖南永州零陵武庙考古发掘工作进展顺利,气势恢宏的武庙建筑遗址重见天日。 据介绍,以现存零陵武庙大雄宝殿为中心,专家在长达300余米的中轴线上,依次发现了5级台地,发掘出来的建筑基址完整展现了600年前明代零陵武庙的建筑结构。两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,遗存的青石柱础、青砖地面铺装、青石排水沟、鹅卵石铺装的天井以及功能齐全的照壁、演练场、仪仗室等建筑遗址,再现了永州武庙庞大的建筑格局。 ...
南京人“春游牛首,秋游栖霞”的习惯是什么时候形成的?东晋帝陵前到底有没有和南朝陵墓前一样的石刻?已经消失的南京外郭城门观音门是个什么模样……这些都是关于南京历史有趣的谜团。 近日,南京出版社推出了《南京稀见文献丛刊》第七辑,几本薄薄的小书就能解答这些令学者头疼的难题。 南京历史地方文献数量惊人 “我国现存的地方志有八千多种,占到我国...
报道去年,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发现了徐达后人“锦衣卫指挥佥事”的墓,《金陵晚报》做过详细报道,曾引起一定轰动。时隔一年多,考古部门在“锦衣卫指挥佥事墓”旁边又发现了一座神秘古墓。由于那位“锦衣卫指挥佥事”是明代开国元勋徐达的后人,这次发现的古墓是否和赫赫有名的徐达家族有关联,不禁引人遐想。昨天,记者冒雨到现场进行了探访。 古墓...
河北省乐亭县委外宣局31日称,该县在“发展大道”建设工程中,发现一盒墓志铭。墓志铭高77公分,长77公分,因腐蚀比较严重,部分字迹模糊不清。经该县有关部门鉴定,碑额书有:明中宪大夫四川马湖府知府王公墓志铭。 据了解,清光绪三年据《乐亭县志》记载,马湖府知府王公乃王浑然,是明代南京户部尚书王好问之子。2011年,在该县古滦河生态公园建设工程中,曾在此处发现王好问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